EN
4
首页 > 升学指导 > 毕业生故事

从分分比较到学会“浪费时间”,她从光剑收获了“松弛”的勇气

时间:2025-07-23

今天毕业生故事的主人公——杨蕴琪,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天赋型选手:一年四季身着短裤单衣,困难重重的学业似乎对她是“小菜一碟”;但在她看来,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高中生,容易找到快乐,也会因为焦虑而徘徊犹豫。你或许见过她,听过她讲过学习方法,谈过申请经验,但今天,杨蕴琪想讲一个不太一样的故事。

微信图片_20250617142010.jpg

杨蕴琪 |  光华剑桥三年制学生

Offer院校:剑桥大学、帝国理工学院、伦敦大学学院、多伦多大学




01
享受数学的逻辑之美


数学于我,是一种独特的纯粹。不拘泥于是否“有用”,沉醉于思考与探索的乐趣,自会让人惊叹其内在的美感。它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,不受实验数据束缚,由纯粹逻辑构筑而成。诚然,“学数学救不了碳基生物”,但人们总该相信西西弗是幸福的。


受父母学医的影响,我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考虑未来也选择生物方向,甚至还参加过神经科学方向的夏校。直到Pre的时候转回国际体系,开始为选择专业做打算,才回忆起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里,我最期盼的就是周末的奥数课。而As年级MEP课程的序列及极限,让我开始接触分析。早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差异之大,读到分析教材的某一页,我突然深觉其妙。那一刻,我才笃定“一定要申数学”的念头。


或许这个想法至今仍显天真,将来我也未必能在数学学术的道路上走到终点,毕生成就也可能不过是为某位天才省去一个下午的时光。但那又怎样呢?享受数学本身,就已足够。



02
被插曲和趣味填满的申请季


我向来对时间缺乏感知,总觉得每个时刻都像是昨天,又好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。As刚开学的时候,还惊觉今年要考STEP的竟然是自己;转眼间,属于我的申请季都已过去10个月了。


我的申请季,似乎很难用任何一个词轻飘飘地概括。它并非如想象般的从容,偶尔也有半夜躲在厕所看论文的狼狈。只是这样的插曲终究只是整个申请季里微不足道的一角。我也曾迷茫,焦虑。虽然As年级的初期就决定申请剑桥,但直到MAT报名截止前两天,我还在同和三楼的走廊徘徊踱步,在牛津与剑桥之间纠结。


模拟面试大概是我为申请季额外付出最多心力的事。不少学弟学妹或许听过我在As年级大会分享模面了七八十场(其实没有认真数过,有一百场也说不定)的经历,以及和陈赟晓在迪士尼草坪露天桌椅上模面的故事。回想起As下学期初与施毅副校长模面时,我甚至紧张得把大腿掐出了淤青。


模面远非无用,它让我适应了一边思考一边表达的方式。不过,这确实是件边际效应递减的事。到后来,我或许更多是享受借模面之名,变相交流题目的快感。我们每天在公众号搜寻有趣题目就记录下来,用作模面材料。那几个月,无疑是极有趣又惹人怀念的。以至于面试结束后,我还和朋友再约过模面。


微信图片_20250706003958.jpg



03
感谢光剑赋予我“松弛”的勇气


距离第一次迈入光剑校门已经过去1000多天了。可能我最想感谢的,是这里赋予我“松弛”的勇气。


我的升学路或许并不如他人想象的顺利,是中考失利后我才来到了这里。起初刚逃离分分必争的环境,我还是习惯性追求每一门都达到curve前95+。后来一个学长和我说:“我们每个过去的时刻,都已经是基于当下的心智和时运做出的最好选择了”。他的话让我很想抱一抱过去那个站在大雾里,很迷茫的自己。或许会有遗憾,但它们恰似像坐标一样,清晰地标记着成长的轨迹。


我终于对low A*释然,恍悟光华剑桥最宝贵的不是某一节课,而是它默许我们“浪费”时间。


申请结果之外,蕴藏着更丰厚的馈赠:那些朋友、走过的山、指尖划过的水;那些爱、欣喜、深夜流眼泪的日子;那些少年的勇敢与执着……太多太多的回忆希望永远也不会从记忆中抹去。记得As那年的某个冬夜,我定了凌晨两点的闹钟,披着浴巾站在宿舍阳台上,凝望高架桥灯光之上的深蓝。当火流星骤然出现在视线中,撕裂夜幕中央,我的灵魂仿佛在那一刻永恒地定格在仰望星空的姿态。数不清多少时光“浪费”在操场“无意义”的绕圈闲谈,或在台风裹挟的暴雨中恣意骑车奔跑。也许,沿途的风景本就最是精彩的。来光华剑桥之后,我才终于敢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份快乐。


微信图片_20250706004016.jpg


当正确答案不再唯一,选择弃掉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解脱。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做好一切并不是懦弱,毕竟我曾努力过,也有过每个晚自习都在写经济课本后的essay题的时光。于是,无悔亦是无憾。我将更多刷题的时间投入课外的学习:研究大学教材;挑战各种平台刷到的,或是老师给的钓鱼题;驻足于刷到的数学科普视频;参与进一些看似无用的数学讨论等等。这些源于纯粹热爱的探索,恰恰构成了我申请材料中最鲜活的灵魂,远不是一份为了填补而请某个老师代写的申请文书所能及的。


或许,那4000字符和35分钟面试决定了我的申请结果。但背后深沉的思考与真实的成长,才是这个申请季赠予我最珍贵的礼物。


微信图片_20250706005005.jpg


04
最后:憧憬、感谢、祝福


这一刻应当是漫长又短暂的人生中,承上启下的一个逗点。我当然期待那些新的挑战,憧憬大学的数学学习(也好奇三年后我还有多少头发),更想知道自己是否能应付异国他乡的起居和实习时初入职场的惶恐。无疑也会怀念在光剑遇到的人和这段青春。蓦然回首,已经走过这么多的路。三年时光似乎只是一瞬,多年后想起自己每天期盼化学课的那段时光,我也可能会心一笑吧。


我是极幸运的,是爱塑造了我的十五、十六、十七岁。有太多感谢说不出口,但会永远镌刻在心里的某一处。我也许从来不是最乖巧听话的那一个学生,会在课上打断老师,会为了几分争执很久,会犟,会顶嘴。但老师们从来没有与我计较太多,只是默默引导我成为更好的自己。在这里,感谢这三年里教过我的所有老师,您们真的辛苦了。


学弟学妹们,首先希望你们的申请季一切顺利,另外也把之前写给自己的的一句话送给你们——“亲爱的,不要为了一个结果而哭泣,过程的精彩更值得你热泪盈眶”。最后的最后,希望我们在拥抱世界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拥抱自己。


祝好。


微信图片_20250706004930.jpg